为实现碳中和,中国正在做哪些努力?未来的技术攻关方向有哪些?

2025-7-15 09:54 来源: 瞭望2025年第28期 |作者: 朱教君

  在能源生产端,我国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当前以新一代光伏、深远海风电、陆风电、水力电等先进输配电技术为代表的高效清洁电力技术正飞速突破,推动能源结构从高碳向无碳跃迁,如东北电网清洁能源占比已达40%。同时,氢能、新型储能等非电技术加速从实验室向产业端延伸,驱动能源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我国凭借光伏技术优势和绿氢同步研发能力,正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系统性依赖,形成清洁电力为主体、非电技术协同支撑的能源新格局。

  在能源消费端,我国工业碳排放量接近我国碳排放总量50%,是未来开展深度减排的主战场。随着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建立,我国气候治理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控碳”。通过技术革新重塑主要产业的能源消费范式,推动传统能源与现代化产业深度脱钩,例如钢铁行业推广氢基直接还原铁技术减碳70%,水泥行业试点碳捕集矿物化,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等发展零排放技术。

  在固碳端,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已成为关键途径,特别是构建基于自然气候解决方案的固碳增汇途径,可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兜底”。针对工业CCUS,应重点突破工业低能耗捕集材料研发技术、稳定碳酸盐等二氧化碳矿化封存技术,推动二氧化碳高附加值利用,转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加快发展生物炭产业也是固碳端的重要举措,应充分发挥兼具碳源输入稳定性、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的CCUS技术优势。首先,通过培育高效光合植物种、造林/再造林、林草生态恢复与管理等措施,提高植物的碳捕集能力。例如,如果利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潜在的698万公顷绿化面积,种植巨菌草等高效光合植物,年固碳潜力可达3.4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立博威廉初盘规律的47%。其次,大力发展生物质(生物炭)封存新技术,通过将农林业生产剩余物等高效收集并制成生物炭,结合矿区修复、填埋工程等进行封存;通过提升木材或植物纤维产品的耐久性,也可延长植物固碳的贮藏时间。此外,在生物质/生物炭利用方面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如在农林领域推广生物炭肥,发挥退化土壤改良、地力提升及增加威廉希尔投注网址的作用;在环保领域,发挥生物炭吸附和固定水土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作用,有效改善污染环境;在工业领域,生物炭可用于能源存储和建筑材料等。

最新评论

碳威廉希尔体育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