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地处
甘肃中部、黄河上游,黄河干流在这里呈“S”形先后流经4个县区,全长258公里,占黄河甘肃段总流程的28.3%,流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
为全力支撑黄河流域白银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白银市“治水兴水 和美生态”发展理念。近年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扛牢社会责任,充分释放
电力大数据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围绕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发挥电力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治理方面的价值,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守护黄河安澜。
电力+环保 助力黄河水生态保护
为持续改善黄河水生态环境,国网白银供电公司不断书写“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新时代“黄河答卷”。
2021年4月1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与白银市生态环保局签署《电力大数据应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启政企联动、合作双赢“陇原”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政企合作新模式。
将电力大数据与环保大数据进行融合应用,构建黄河流域重点监控排污企业识别模型,依据黄河断面与入河排污口的关联关系,基于用电企业基本信息、电量电费、业扩报装、违约用电等用电数据,从日用电数据出发,对企业用电情况、生产活跃度进行常态监测,挖掘用电量数据与排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规律及用电特征,实现对企业生产状况的实时监测预警与排污设备历史行为分析,以区域内企业为单位,形成分级分类的企业数字“全景画像”,对流域内企业总体用电情况和排污情况进行可视化展示,辅助环保部门全局掌握流域企业用电及排污状况。
通过对白银40家重点排污企业、753家散乱污企业、2848家临时用电企业用电数据的实时监测,不仅有效保证排污企业环保用电稳步增长,而且全面防止了窃电等“跑冒滴漏”现象,白银段沿黄流域重点排污企业2021年用电量较2020 年用电量同期对比明显增加,经济效益超过500万元。
以电折水 赋能黄河水资源管理
白银又名铜城,一座
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地处全国“两屏三带”和全省“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的最前沿。
2022年11月7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以电力大数据在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性应用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水资源管理+电力大数据”融合发展,与白银市水务局签署《电力看水资源管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实践沿黄流域水电融合数智化管理模式。
基于“以电折水”核心逻辑,充分发挥智能电表全覆盖的优势,结合区域取水工程档案和电力用户档案,按照“系数测算→档案匹配→电-水转换→融合应用”的实施路线,搭建电力看水资源监测分析平台,打通电力数据与水利数据的隔阂,利用电力数据以及水电折算系数计算用水量,形成水量“全景图”,快速直观掌握全市总体用水情况及变化趋势。
通过“以电折水”超额用水智能识别功能,实现了白银地区721个泵站、机井取水量的日级监测及超限额用水的智能识别与告警,累计识别疑似超限额用水机井120眼,打开了从电力数据看水量的新视角,实现水资源监测“一键测算、一图统览、一网感知”,为“智慧水利”建设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帮助政府以及企业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切实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保障水资源持续开发和科学利用。
以电折碳 赋能黄河流域减污降碳
能源电力是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改善的核心领域。2023年5月,国网白银供电公司与白银市发改委共同筹建白银市能源发展研究中心,以“四大服务体系”为核心,助力构建清洁低碳,服务能耗控制体系,建立区域、分行业能耗评价体系,引导优势工业、第三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同时将黄河水域污染防治与“双碳”结合,充分集合原煤、热力和水力等多元数据资源,汇聚白银市工业企业、建筑、
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负荷侧用能数据,打通“电—碳”数据链,构建“电力看双碳”监测场景,全面捕捉和反映白银能源消耗及
碳排放实际情况。
推动白银市各类能源消费、企业用能数据、碳排放数据等全品种、全过程能源数据聚合,形成“能源+碳排放”大数据资源池,实现对白银市286家规上企业及风光等清洁能源累计碳
减排量精准统计核算分析,助力企业合理规划排放,达到减排与经营降本增效并重、企业生产与污染治理并重的目的。同时辅助各级政府对全市区域内的碳排放监测及环保治理,为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电力大数据的挖掘利用,有效推动黄河流域污染防治从政府强力监管向企业主动减排转变。
近年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聚力科技突破,数据赋能,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创新探索并实践基于“以电折水”的沿黄流域水电融合数智化管理模式,成果获得2023年中国质量创新与质量改进示范级奖项;《全景式“电眼看黄河”守住环保底线》成果获2023“金钥匙·国家电网主题赛”铜奖;《e河安澜-电力数据赋能,助力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品牌案例入选2024年电力行业企业品牌创新实践应用案例。
一项项举措,交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答卷;一幅幅蓝图,绘就黄河流域生态画卷。
久久为功,向“绿”而行。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将持续深化“电力看”系列大数据应用,向政府、社会提供服务化、平台化、智能化电力大数据服务,为构建河畅、水清、岸绿的黄河流域生态画卷提供助力,保护黄河长久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