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尽快完善碳封存政策支持与标准规范体系”

2024-3-4 17:39 来源: 中国能源报

我国碳封存地质潜力巨大,但还面临williamhill中国版机制缺失、政策激励不足等挑战,当前需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加速推进碳封存地质工作多出成果。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碳封存作为一项重要的兜底技术被寄予厚望。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日透露,为服务“双碳”目标实现,我国积极推进碳封存地质调查及相关技术试验,持续深化碳封存机理、选址、监测等技术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新进展。目前,渤海、南黄海等重点海域碳封存选区评价已完成,江西山西正探索开展沉积盆地咸水层碳储存潜力评价与碳封存试验等。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相关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多位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碳封存地质潜力巨大,但还面临威廉希尔体育机制缺失、政策激励不足等挑战,当前需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加速推进碳封存地质工作多出成果。

地质封存可选方式多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即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深部地质储层中,实现与大气的长期隔绝,是规模化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支撑技术,对促进化石能源低碳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根据地质体和地层差异,地质封存主要可分为咸水层封存、油气藏封存和深部煤层封存。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我国具有较好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条件和潜力。科技部下属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等2023年7月发布的《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指出,中国理论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容量为1.21万亿—4.13万亿吨,其中深部咸水层的封存容量为0.16万亿—2.42万亿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珠江口盆地等大中型沉积盆地。

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桑树勋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整体看,几种主要的地质封存方式中,咸水层的封存潜力最大,可以满足更大规模的碳封存;油气藏封存的工程实践最多、经济性最好,并已初步实现商业化,目前国内项目最大规模已达到100万吨/年;深部煤层封存国内也已实施多个工程示范项目,不过目前注入规模比油气藏封存小得多,单体项目二氧化碳注入量不超过5000吨,但其安全性最高,同时源汇匹配条件和经济性好,具有开展大规模地质封存的前景。还有其他一些方式,我国仍处在实验室探索阶段,比如玄武岩体封存。”

理论和技术创新不够

“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相关工作近年加速推进,各大能源企业积极开展相关工程实践和探索,取得显著成果。

早在2011年,原神华集团就牵头实施了我国首个二氧化碳咸水层地质封存试验。此后,我国多个油田相继建成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2022年,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成投产。该项目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胜利油田油井中,大幅提高石油采收率,同时二氧化碳通过置换油气、溶解与矿化作用实现地下封存。

2023年6月,我国在南海的恩平15-1油田实施了第一例海洋碳封存项目,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800米以下的海底咸水层,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

不过,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碳封存技术仍处在工程示范阶段。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周新媛等撰文指出,从地区分布看,国外碳封存项目多且运行时间更长、经验更丰富、涉及的封存类型更广泛。而中国的碳封存项目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相关的理论、注入监测等核心技术及大规模封存工程经验等方面。

“当前,我国碳封存仍需重点解决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三方面问题。首先,如何能够寻找适宜的地质封存‘库’并实现更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有效注入、稳定封存和高效驱替油气;其次,二氧化碳注入地层后,可能存在泄漏,或改变地层稳定性诱发地表变形、断层活化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如何实现安全封存并实现有效的监测预警;第三,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性,提供支撑项目商业化发展的动力,离不开技术创新、williamhill中国版和政策支持。”桑树勋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持续加强产学研合作

在桑树勋看来,破解碳封存发展瓶颈,需从技术和威廉希尔体育等方面着手。“第一,需要加快构建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快布局碳封存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大对相关创新平台的建设投入,同时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另外,需要产业部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做好协同创新工作,不断优化创新机制,并加强高质量国际合作。”

“威廉希尔体育方面,目前我国已正式启动ccer,并开始将自主减排量纳入碳威廉希尔体育交易。但是,如何使碳威廉希尔体育、500万威廉希尔指数给予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更大资金支持,也非常关键,需要相关部门加快这方面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当然,还需要国家相关激励政策支持,现在有些非常规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早期有相关补贴政策且成效显著,推动大规模碳封存应该需要类似政策的引导。”桑树勋建议。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邓一荣等建议,应尽快完善碳封存政策支持与标准规范体系,推动碳封存商业化步伐,将CCUS纳入产业和技术发展目录,适时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从而降低封存成本。另外,充分考虑碳中和目标下的产业格局,研判电力钢铁等重点排放行业排放路径,强化碳捕集与封存等关键技术研究,将碳封存技术纳入能源、矿业的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体系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序列。

最新评论

碳威廉希尔体育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