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双碳”目标和节能降碳,惠州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推动企业技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2024-2-21 11:37 来源: 惠州日报要闻

在惠东县黄埠镇,海风带动100多米高的海上风车转动,中广核惠州港口-海上风电项目生产的“绿电”点亮万家灯火,每年节约标准煤2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8.8万吨。

再把镜头转向仲恺高新区,亿纬锂能投资2358万元建设的近零碳工厂试点示范(一期)项目已通过专家验收,工厂拥有高度自动化制造设备及高度数字化能源管理机制,能通过碳减排碳管理、绿色能源替代实现能耗强度(万元产值能耗)下降8%,碳排放强度(万元产值碳排放)下降10%。

……

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惠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节能降碳的工作部署,协同推进节能降碳各项工作,加快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推动企业节能技改、提升全市能源利用效率,全社会形成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绿色低碳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多领域节能降耗

“十四五”前两年全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约10%

登上南方电网广东惠州周转仓的屋顶,目之所及是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发电板,“这里光伏面积有1100平方米,年产17.02万度‘绿电’,让仓库实现‘绿电’供应自给自足,余量上网销售。”惠州供电局供应链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徐建锋介绍,2021年惠州周转仓开启绿色化、智能化改造,采取节能、节水、减排等一系列措施,经第三方测算,改造后的仓库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1吨。2023年9月,该仓库成为南方电网首个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评定的一级绿色仓库和三星级零碳仓库。

2023年,恒力(惠州)产业园PTA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它是惠州近年聚焦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引进的百亿级重大项目,采用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绿色化、智能化PTA生产工艺技术,具有投资规模大、生产能力强、工艺水平高、能源消耗低等特点。

节能减排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惠州始终坚持把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作为重中之重,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工作,不断提高各领域能源利用效率。

一方面,惠州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各领域大力推动节能管理,不断提高各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惠州加强了节能审查源头把控,对新上项目强化能耗双控影响评估审查,优先支持低能耗、高产出的项目建设,引导能耗指标要素向低能耗、高工业增加值的优质产业项目倾斜,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同时,结合项目的生产工艺、主要用能设备、节能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节能工作意见,最大限度优化新建项目能效水平。

例如,位于大亚湾的某化工项目能耗总量较大且涉及原料用能,项目能耗核算比较复杂。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邀请省内节能方面专家协助企业对项目用能进行全面核算,科学准确核定了项目用能,并提出了优化蒸汽换热装置、尾气余热回收利用、采用变频节能电机等节能措施建议,有效提升了该项目能效水平。

据统计,“十四五”前两年,全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约10%;全市节约型机关建成比例达81%,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创建任务。

绿色能源支撑

清洁能源装机993.2万千瓦,占比78.88%

随着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成效不断显现,绿色低碳正日益成为惠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23年8月30日,在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丰达电厂二期天然气发电扩建项目两台46万千瓦级发电机组如期全面建成投产。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在全球首台套应用高性能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机组效率达60.67%,在全省F级燃机中发电效率最高、能耗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常规火电的一半,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为零,烟气排放指标居国际一流水平。”至此,丰达电厂一、二期项目总发电容量达12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38亿度。

在惠东县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南部海域,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项目于2023年12月初全部并网投产,是国内首个完成地勘当年即建成投产的海上风电项目。该项目每年可为广东省提供清洁电力约30亿度,等效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5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6700公顷。

在惠东县黄埠镇,太平岭核电项目一期工程1号机组日前顺利完成冷态功能试验,标志着工程建设从设备安装高峰阶段切换至联调试验阶段;2号机组工程总量累计完成55.83%,大件核心设备陆续到场安装,朝着2025年底并网发电的目标扎实推进。同时,二期工程3、4号机组核准事宜也于2023年12月底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项目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总投资1200多亿元,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发电500多亿度,每年新增供电量约占大湾区目前用电量的7%,且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约1512万吨、减少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约4160万吨,环保效益相当造林近11.3万公顷,创造绿色GDP200多亿元。

在惠东县高潭镇,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正在加快建设,这是我国首个400兆瓦级超大容量变速抽水蓄能工程,也是我国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200兆瓦,总投资83亿元,年设计发电量15.6亿度,计划2026年底前投产发电。届时,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5.6万吨,相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2.6万吨,并可以通过改变转速,灵活调节功率,让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出的电能更加稳定地接入,有效促进更多清洁能源的消纳。

……

当前,全球能源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是我国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的“中国方案”。

惠州是这个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惠州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加快推进一批清洁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在临海地区构建形成以核电、风电、天然气发电等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群,积极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加快打造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和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一方面,与广东电网正共同推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国领先的地市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全力支撑新能源并网消纳。

截至目前,惠州电源装机达到1259.2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993.2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8.88%。“十四五”期间,中广核太平岭核电一期、国能二期热电联产等一批重点电源项目也将陆续建成投产,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清洁能源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依托“2+1”现代产业集群优势,2023年惠州正式吹响竞逐新型储能赛道的冲锋号,助力我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据统计,2023年全市建成及在建储能电站项目72宗,总规模352.36MW/513.53MWh。

产业转型升级

现有2个国家级绿色园区3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2023年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这是惠州历年来一次性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最多的一次。

走进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惠南工业园展厅,户用储能产品、数据中心UPS锂电、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等产品应有尽有。近探园区,只见4座储能集装箱化身大型“充电宝”,夜间蓄电、白天放电,不但帮助企业节约电费,还助力电网削峰填谷。

新发展阶段下的绿色制造,是一种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旨在充分利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制造业的节材、节能,并减少各类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排放,以制造模式的深度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通过技术改造,打造绿色工厂、推动绿色制造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产业节能降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惠州市贝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内,一套“空压机+储能+充电桩+光伏+代维”综合能源利用体系正不断帮助企业节能、增效。该工厂于2020年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截至2023年8月,其替代电能高达3729万千瓦时,累计节约投资成本约3069万元、用电成本约650万元。

如今,在惠州像贝特瑞新材料这样通过引入“储能、光伏+”综合能源系统,实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案例越来越普遍。

不只在生产端,不少企业还在运营端推动技术改造,实现节能降耗。位于大亚湾开发区的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近2万名员工,居住在厂区内的员工洗浴需要用到大量热水。为此,公司引进余热回收机,利用空压机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压缩热,接入水箱加热水,每年可为该公司节约180吨标准煤,节省117.6万元电费。

当前,我市正迎来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时期,“2+1”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加速,“3+7”工业园区持续提质增效。随着新项目上马势头旺盛,用能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推动重点企业节能挖潜,实现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升级成为其中的关键。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州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围绕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等重点行业,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和生产制造全过程的绿色化,组织开展国家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创建,持续推动新型工业化。

据统计,2023年,惠州完成30家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预计总节能量(当量值)达3.14万吨标准煤、减碳量6.13万吨;大亚湾石化区、仲恺高新区2个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4家,开发绿色设计产品286种,创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绿色制造名单数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不仅如此,我市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升。

该负责人介绍,清洁生产是一种整体预防的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推行清洁生产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我市累计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达1247家。

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全市工业产值和工业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惠州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持续下降,企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在资金政策支持方面,我市先后出台“实体经济十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条”等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措施。2023年,我市还推动企业获得省级节能降耗专项资金500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市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2023年市级财政资金分别安排740万元支持9个制造业能效提升项目、100万元补贴5个节能示范项目,进一步推动企业节能降耗。

专家观察

广东中益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益民:

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赋能企业绿色升级

广东中益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惠州从事节能技术服务十多年,积累了大量技改经验,并在2023年12月成立了节能低碳研究院。日前,该公司董事长、研究院负责人李益民接受记者采访,分析惠州节能降碳形势,并对企业升级改造提出建议。

李益民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使得节能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惠州聚力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对节能降碳的需求非常大。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惠州的核心产业之一,是智能制造技术的聚集产业,也是出口贸易的主要产业。当前,国内外高端电子信息品牌高度契合全球气候应对变化管理机制,特别是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众多欧美品牌提出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要求,倒逼供应链相关产业要竭尽全力去解决原材料、生产、运输等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那么,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化利用成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刚需。

在石油化工领域,惠州以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为战略目标,需要在工艺水平、能源利用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争做世界一流。因此,工业企业节能降碳、追求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成为当前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

李益民建议,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变革的重要技术手段,落到实处就是可以使企业运行设备更加安全、高效和节能,是企业技术改造的主要方向。

具体到技术改造过程中,大部分企业还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通病。企业管理者往往只注重前期的建设成本,却忽视后期设备运行成本,殊不知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15~20年内,建设成本只占整体成本的5%~10%左右,运行成本占90%以上。

对此,企业必须要转变思想,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在前期建设的设计选型阶段考虑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营能耗、成本问题,从而真正实现节能降耗。

最新评论

碳威廉希尔体育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