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 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4-2-8 10:58 来源: 环球网 |作者: 郭媛丹 樊巍

7日上午,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开站。该站位于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填补了中国在该区域的科考空白。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中国在罗斯海建站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秦岭站主体造型设计理念源于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该站采用轻质高强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可以抵抗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接下来,秦岭站还将进行内部装饰装修、机电安装等工作。此外,新站设计形成以考察站为中心的多圈层全域考察模式,考察范围可达到300—500公里的范围。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介绍,我国南极考察站的命名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从体现时代特点、采用中华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人物为主,逐步转变到体现南极地形特征、采用蕴含中华文化元素的国内知名山脉为主,基本形成了以国内山系命名的规则。按照这个规则,结合新站所在位置的地理特征,命名为“中国南极秦岭站”。此前,中国在南极的4个科考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最早的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秦岭站也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前中国南极昆仑站副站长、极地客创始人曹建西7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秦岭站建在罗斯海意义非常重大,“罗斯海不仅研究资源很丰富,而且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南磁极点’也在附近,还有罗斯冰架,‘干谷’,是一个富含众多科学考察学科的基地”。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南极内陆格罗夫山队队长李传金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罗斯海海域是全球响应气候变化最为显著和快速的冰川所在之地,也是西南极最大冰架的分布区域,在这里对冰川、冰架、海冰等冰冻圈要素进行监测,可以为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南极冰盖动力不稳定性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及对未来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秦岭站的开站再度让西方媒体借机渲染“中国威胁”。在7日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提问称,考察站位于收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情报信息的一个非常优势的位置,中方如何回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于情报安全的关切?汪文斌回应称,中国作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始终按照《南极条约》体系相关规定开展活动,中国南极站的建设完全符合南极国际规则和程序,将有利于增进人类对南极的科学认知,为中国与各国南极科学考察合作提供平台,促进南极和平及可持续发展。

依旧在从事南极探险工作的曹建西说,全世界有40余个国家在南极建立100多个科学考察站。“中国在南极开展科学考察活动会威胁到他国,换作其他国家就没有威胁,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而且,秦岭站的建立将进一步拓展南极科考的国际合作。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剑锋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未来将与周边美国、新西兰、德国和意大利等国考察站合作,努力将罗斯海沿岸各国考察站的合作打造成南极考察合作的典范。

最新评论

碳威廉希尔体育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