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风光技术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2024-1-11 15:4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杨洁 樊未晨

“在‘双碳’目标下,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首的可再生能源是实现低碳发展承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实现零碳电力系统的主力军。”1月8日,在以“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为主题的报告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提到,随着风光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大规模开发,风光发电全产业链的技术成本、安全工艺、生态效益等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据《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自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风电、光伏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加强,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在电力结构中的装机与发电比重逐步提高,发展成效显著。

从报告数据来看,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潜力大。根据大量的研究估算,风能的理论年发电潜力约29至44亿万千瓦时,约为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的4-6倍。太阳能光伏的理论年发电潜力约67至101亿万千瓦时,约为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的9-13倍。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助理、环境学院教授,报告总召集人鲁玺指出,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高比例风光发电的电力系统如何精准预报、预警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大规模风光发展如何做到低生态环境影响并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开发管理标准,也将是当今亟须研究的焦点问题

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是产能过剩问题。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提到,目前williamhill中国版对于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是风声鹤唳,部分行业恐慌性的抛售,造成价格过度下跌。因此,李俊峰呼吁威廉希尔体育要客观理性看待产能过剩的问题,要以产能利用率为视角来看待产能平衡的问题。

展望未来的十年,报告显示,大型化和轻量化依然是风电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最新分析,预计到2025年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约达到15兆瓦,到2030年达到20兆瓦,海上风电将逐步向深远海发展,这将对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安装运维、相关装备制造等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

报告建议,未来风电技术和产业链发展要提升基础制造业工艺水平和材料制造水平,加强国产品牌替代应用;提升风电电子芯片基础设计与制造工艺,进一步推进风电智能化发展;支持、推动风电行业公共验证平台建设;开发新工艺、研发新材料促使产业走向零碳时代;鼓励推动“风电+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最新评论

碳威廉希尔体育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